-
Recent Comments
- Rigidoxv on 中國的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 -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李曉畢業講詞
- Arnottpys on 中國的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 -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李曉畢業講詞
- Clamcaseczl on 中國的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 -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李曉畢業講詞
- Flukevmd on 中國的國家命運與個人命運 -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李曉畢業講詞
- 田園 on 裁員減薪頻傳 科技新貴爆賣屋斷頭潮
Archives
-
Tag Archives: NTU
MediaTek expands operations in Singapore
MediaTek will be growing its presence in Singpore with a new office at One North. MediaTek will also invest more than than $94 million (120 million SGD) to expand it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and business operations in Singapore. “We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Technology, Wireless, Work
Tagged Asia, baseband, cellphone, cellular, chipset, communication, 無線通訊, 研發, EDB, 聯發科, 類比, Fabless, handset, IC design, Mediatek, modem, MTK,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 Research, RF IC, semiconductor, Singapore, Singapore 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 Taiwan, VIRTUS, Wireless, 南洋科技大學, 南亞, 台灣, 射頻, 新加坡, 晶片設計, 亞洲
Leave a comment
Semiconductor firm MediaTek to invest $94m in Singapore for R&D
Opens new office at One North in Singapore, plans to double its team strength MediaTek, a fabless semiconductor company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digital multimedia offerings, will invest more than SGD120m (approximately $94.7m) to expand it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re … Continue reading
Google 打開軟體黑盒子 台廠可分段切入 Android 產業鏈
2008 年中當我們與一些台灣廠商接觸時,大家對於 Android 多處於觀望階段,雖然技術人員都有興趣,但因市場還不明朗,他們寧願將研發資源放在 Windows CE 上,畢竟這個市場雖然利潤有限,但已經實際可以看到產能與銷售量;不過,隨著 G1 手機銷售表現亮眼,許多台灣廠商開始表達高度興趣,氣氛已有明顯轉變。 過去手機軟體的各層介面,都被微軟(Microsoft)公司包了,就像黑盒子一樣,台灣廠商很難突破,現在 Android 是完全開放且符合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的軟體平台,而且每個軟體模組與層次(Layer)均有清楚定義,因此,台灣廠商有機會解開此一黑盒子,並發揮游擊戰的優勢,只要有能力及投資意願,可以專注於單一技術發展,類似 PC 產業分段切入不同的垂直產業鏈。 雖然 Linux 存在已有一段時日,但 Linux 的開發人員來自世界各地,沒有人負責把關品質,現在 Google 主動扮演去蕪存菁及整合的角色,希望大力推廣 Android 平台後,讓全世界的人都來做 Android 平台的產品;初期 Google 站出來打響自己的手機名號,但未來還是會退居二線,固守在內容與服務供應商(contents & service provider)的定位與角色。 有些人會納悶,Google 為何要投入那麼多資源推出免費的 Android 平台?但 Google 的算盤早就打好了,其完全掌握到媒體的特性,深知提高廣告收益最大的關鍵就是增加客戶基礎,一旦 Google 的網路內容與服務觸角延伸到更廣,從 PC … Continue reading
台灣科技島美名 靠 3 個台大生撐著
當大陸用國家力量,重金培養頂尖學生,打進全球最重要的 ACM 大賽時,台大學生只能倚賴自己的天分,證明台灣仍有最頂尖的 IT 人才。 四月中,三個台大學生,剛從被大陸稱為「編程奧運」的美國計算機協會程式設計大賽全球決賽(簡稱 ACM 大賽)中,擊敗復旦大學、普林斯頓、杜克大學等對手,為台灣拿到第十九名,大陸則首次有十一所大學在決賽中得名,是本次得獎最多的國家。 如果沒有這三個台大學生,今年號稱科技之島的台灣,將在全球資訊界最重要的科技競賽當中掛零。 第十九名,不是台灣有過最好的成績,卻是競爭最激烈的一次。當中國、東歐正在用國家的力量,幫助他們的年輕天才站上國際舞台時,這三個學生,只能靠自己買書,和學長討論,以及系上湊出來的一點經費,為台灣在國際頂尖競爭中發光。 他們沒有教練、沒有正式訓練,甚至沒有人知道他們在幹什麼,只能靠自己的天分和堅持,證明台灣的實力。他們保住台灣的舞台,迎接他們的,卻只有期中考補考,和一片寂靜。 競爭:分區前兩名才能取得決賽參賽權 故事要從去年十月,在台北賽區舉行的 ACM 大賽選拔賽說起。為了鼓勵交流,美國計算機協會在全球切出三十六個區域舉辦初賽,只要是同屬亞洲的學校,就能跨出國境,到不同賽區比賽,拿到前二名的隊伍,才能取得決賽參賽權。 那場比賽,簡直像個大屠殺。當時台灣有上百隊參賽,台、清、交、師大全部到齊,大陸則來了上海交大、中山大學等五隊參加。 結果是,上海交大答對了八題,浙江大學,也答對了七題,台灣代表隊中成績最好的台大隊伍,只以答對六題居第五名,台灣清華大學,只答對了三題,其他學校答對題數,則都在三題以下。也因此,前四名全被大陸抱走,由上海交大代表台北賽區,取得全球決賽的參賽權。 ACM 大賽之所以重要,一方面是因為,這是目前參賽規模最大,最具公信力的大學程式編碼競賽,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在求才若渴的軟體產業裡,Google、微軟、IBM 等公司,開始拿著得獎名單當地圖,蒐尋全世界最有天分的優秀程式設計人才。「全球我們就只看這個比賽,」Google 台灣工程研究所所長簡立峰分析,這次台灣錄取的工程師,全都曾在程式大賽中得名,如果沒有相關得獎紀錄,想踏進 Google,十分困難。 不只 Google,IBM、微軟,都對能打進 ACM 大賽決賽的學生,張開雙臂擁抱。在中國,即使是原本少人注意的福州大學大二學生,今年打入 ACM 大賽決賽後,IBM 馬上發函給他,「你只要通過面試,馬上錄用!」 現在就讀台大資工系大二的沈定、陳學毅,和就讀電機系的李緒頡,就是去年台北賽區中,成績最好的台灣隊伍。這三個學生,都算得上是台灣最厲害的資訊系學生,他們高中時代都進過奧林匹亞大賽資訊類的選訓營,李緒頡則是現任國手。 負責帶隊的台大資工系副教授呂學一觀察,像沈定、陳學毅都是很有天分的學生,「我開的是最理論的演算法課程,來修的都是研究生,」呂學一說,但是這兩個人不但大一就來修課,還能隨時抓出老師的錯誤。「每次我看到他們身體突然動一下,就知道剛剛我講的東西哪裡有錯,」呂學一笑著說。 震撼:年砸三百萬經費,少林功夫快狠準 即便如此,當他們這次遇到大陸隊時,卻經歷了一場震撼教育。 在 ACM 的競賽規則中,一次比賽要花五個小時,題目卻只有十題,每一題都必須運用演算法的知識,才能破解。 比賽規則也經過精心設計。比賽三個人一組,卻只有一台電腦可以使用,所有題目只告訴你一個大致的敘述,要參賽者按敘述編寫出可以處理敘述中所有狀況的程式碼,每個題目都有一組包括各種狀況的測試資料,只有參賽者寫出的程式,能完全解開測試資料,才算答對這一題,大會甚至限制,每一個程式的執行時間,不能超過一秒鐘。 這個比賽有三個難度,除了下手前要想清楚題目限制,另一方面,程式必須寫得又快又精簡,光一個正負號寫錯,就可能耗掉半小時檢查,同時,和隊友的分工必須十分精密,才不會浪費寶貴的電腦使用時間。「整個比賽考驗邏輯、策略和承受壓力的能力,」ACM 大賽的參賽資料上如此說明。「我們都叫大陸隊『少林寺』」陳學毅說,他們大一參賽時,見識到大陸隊苦功夫練出來的實力,「那一次,我們一題都還沒有解出來,大陸隊就已經解出三題,當我們解出三題,大陸隊已經解掉六題,」他們觀察,這些人就像早就認識這些題目,一拿到題目,就像背公式一樣,把答案輸入電腦。 「大陸、韓國,都是用國家的力量在培養這些人,」呂學一分析。以取得參賽權為例,大陸只有三個賽區,理論上頂多推出六隊,但學校全力支持,「他們的學生整天飛來飛去打比賽,」呂學一說。上海交大從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Technology, World
Tagged ACM, CSIE, 程式設計, 編程奧運, 美國計算機協會程式設計大賽, 資訊工程, Google, IBM, IT, Microsof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TU, Programmer, Programming, Software, Taiwan, Top Coder, 台灣, 台灣大學, 台大, 台大資工, 微軟
Leave a comment
交大 307 實驗室 IC 大廠 CEO 製造機
「二十六年前,我從交大博士班畢業後,選擇當時十分冷門的類比 IC 研究領域。」交大講座教授吳重雨回憶,當時,整個環境與資源都很缺乏,設備也很簡陋,他的實驗室只能將就設在交大舊校區的教室走廊上,就這樣開始指導交大電子研究所第一屆的研究生。 隨著交大新校區的成立,這個實驗室搬到交大工程四館的三樓 307 室,成為培育國內 IC 設計人才搖籃的「307 實驗室」。其中,目前身價高達九十億元以上的聯發科副董事長卓志哲,就是這個實驗室的第一屆研究生。而一手主導這個黃金實驗室的吳重雨教授,後來不僅高升為交大電機學院院長,日前更成為交大教授一致投票通過的校長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