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多年的大陸自有 3G 標準 TD-SCDMA,4 月才正式對消費者展開門號及手機銷售,結果晶片業者凱明就因資金無以為繼而宣布終止營運,其他多家晶片業者也被點名是下個凱明,部分外商也可能趁勢退出此行列,近來一向支持 TD-SCDMA 的大陸媒體都湧出悲觀的聲浪,產業正瀰漫一種詭譎的氣氛。
凱明的大股東包括諾基亞(Nokia)、德州儀器(TI)、普天、大唐移動及樂金電子等,都是大有來頭,最後竟然落到斷炊的命運,主要是 TD-SCDMA 商用化時程一延再延,從 2006 ~ 2007 年再到 2008 年,大家從原本的信心滿滿到後來轉趨保守,凱明部分大股東支持態度鬆動,使得凱明增資不順,向外求援也並未獲得具體回應,終於掀起此風暴。
有些人直指諾基亞及德州儀器的看法不一致,是凱明倒下的關鍵因素之一。事實上,原本關係緊密的諾基亞及德州儀器,隨著雙方各自擴展新供應商及新客戶,現在合作關係已經無法與過去同日而語,諾基亞的手機晶片供應商已經新增意法半導體、Broadcom 及英飛凌(Infineon),而德儀也已擺脫諾基亞「御用」手機晶片供應商的角色,雙方對於凱明的產品發展及公司定位出現歧異,主要是雙方都有意與對方「脫勾」,在 TD-SCDMA 領域尋找自己的路。
除了凱明不支倒地外,包括天碁、重郵信科也被點名,可能是下個拉警報的 TD-SCDMA 晶片業者。這些業者都有 1 個共同點,都是專注於 TD-SCDMA 領域,投入時間均超過 5 年,目前研發團隊都超過 200 人,試想公司投入開發遲遲未能商用化的產品長達 5 年以上,口袋再深也有用盡的時刻,也難怪凱明事件之後業界對骨牌效應的說法,始終沒有停過。
不過,天碁與凱明的股東組成結構比較類似,都是外商與大陸廠商的結合,比較容易出現意見紛歧的狀況,重郵信科的股權相當集中,儘管技術能力相對落後,但解決資金問題時倒是單純得多。
另 1 個詭異的現象是,當凱明傳出歇業消息的隔天,凱明公司外頭竟然出現大唐及華為的人員前來挖角,顯示同業有意趁著凱明情勢不穩之際,趁勢壯大自己。目前聯發科及展訊在 TD-SCDMA 晶片的後勢最受看好,但值得觀察的是大唐移動的動向。
大唐移動身為 TD-SCDMA 標準的起草者,一直掌握核心技術與不少專利,但其角色相當多重,本身除了研發晶片及系統之外,也廣泛與多家晶片業者及設備廠商合作。大唐移動最近切割上海大唐,並與大唐微電子合併成聯芯科技,專注於發展 TD-SCDMA 相關晶片,未來很可能與其投資的凱明及天碁、合作的聯發科(原為 ADI)競爭,競合關係備受關注。
在設備廠商部分,部分國際大廠也傳出對 TD-SCDMA 態度鬆動。事實上,國際大廠早期面對大陸祭出自有 3G 標準,原本就採取被動參與的心態,與大陸廠商結盟合作,期盼以最低的研發投入保有基本布局,並換得大陸官方的支持,目前形成阿爾卡特朗訊與大唐移動結盟、易利信攜手中興、諾基亞西門子通信與華為合作的態勢,但部分國際大廠高層,私下多次表達並不看好 TD-SCDMA 的前景,未來此市場很可能還是大陸本土廠商的地盤。
TD-SCDMA 的發展之所以受到矚目,主要是其為大陸第 1 個高度動員、也最接近商用化的自有通訊標準,期間也多次傳出有機會輸出海外,讓相關業界相當振奮。不過,從最近 TD-SCDMA 商用測試的手機銷售遠不如預期、凱明面臨歇業危機、產業一片悲觀聲浪來看,TD-SCDMA 產業確實走到了關鍵時刻。
當俄羅斯、巴西相繼啟動 3G 布建腳步,大陸這個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還在為保護自家的 TD-SCDMA 標準而不斷延後 3G 商用化時程,未來大陸行動通訊產業的發展是否因此而受到拖累,似乎是民族意識及產業自主等大帽子之外更大更嚴肅的議題。
電子時報 沈勤譽/台北
四個字 兔死狐悲
國家硬塞技術差的大唐標準 然後中移動也擺爛
看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