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你的「競爭力的探索」著作最近全新改版,距離上次出書有六年時間了,期間半導體產業有什麼樣的變化?
答:這五、六年最大的改變,就是不少整合元件製造廠(IDM)在轉型或解體,例如德儀(TI)不再投入最先進的技術,摩托羅拉把飛思卡爾分出來,飛利浦把恩智浦(NXP)分出來。
產業大方向沒有改變,但技術變得更複雜,投資金額更高,這代表產業更成熟。十幾年前,美國、台灣隨時有十幾個人出來就可以成立一家 IC 設計公司,過個幾年就上市,這樣的機會愈來愈少。
問:IC 設計是知識經濟腦力密集產業,人才很重要,員工分紅費用化及按市價課稅後,IC 設計業的經營管理該如何調整?
答:在知識經濟時代,不只是 IC 設計,軟體產業,在先進國家研發導向的工作都會面臨這個問題。過去員工分紅對員工的吸引力很大,但隨著產業成熟,政府法規環境修正,包括費用化、最低稅負制等,使過去特別好、特別高的激勵,現在回到一個合理化的範圍,但這不見得是經營環境惡化。
一家公司剛開始成立,靠這樣的制度來吸引員工,但公司成立久了,要有公司文化、價值觀、正常的管理,這些都同時要建立起來。
問:IC 設計業規模愈來愈大,談談過去六年來 IC 設計產業的變與不變,那些會變,哪些不變?
答:變的部分,就是技術一直在變,應用也一直在變;不變的,就是科技產業的本質。科技產業的本質就是變動性較大,不確定性高。前幾天我和別人在聊,有一家窗簾廠商做得很好,一個產品做了 20 年,還是賺錢,聽了很令人羡慕。
另外,不變的是公司最基本的,像管理原則、管理制度合理化、公司理念、文化,公司如果要長期維持競爭力,管理面愈來愈重要,這是不變的部分。做事的策略和技術,這是務實;公司要有一套理念,這是務虛。
問:外界對聯發科的印象,停留在高員工分紅,產品價值高,開發產品速度很快,這是給人家企業文化的印象,但你認為,聯發科真正的企業文化是什麼?
答:我們的經營理念強調以人為本,強調說你到這個公司來,可以成長,還有剛講到的環境改變,原來我們只有台灣一個地方,現在變成國際化的挑戰。我們不斷思索如何提供客戶最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像我們這樣的公司,天天在想競爭力。
我們經營理念從 2001 年開始,這是在上市時我們把這些寫下來,這個也是完全沒有變的。其中包括運籌全球資源,追求所在產業的領導地位。領導地位並不是說要第一,但在科技產業要追求領導地位,才能生存。
經濟日報╱記者 曹正芬
歷史上的今天
- 三星行動專利數 居全球第一 - 2013
- 鴻海搶單 新版 iPhone 落袋 - 2008
- 蔡明介:保持領先 要衝破梭羅困境 - 2008
- 蔡明介:與大陸對談 先想本身定位 - 2008
- 蔡明介:IC 設計登陸 該鬆綁了 - 2008
- 蔡明介 打破一代拳王魔咒 - 2008
- 夏鮑文看多聯發科 - 2008
- 每一支飆股背後都有牛鬼蛇神 -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