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 2000 年那次選舉,是台灣民主政治史上,結束國民黨獨大執政數十年時代,政黨輪替、政權和平轉移的里程碑,那 2008 年今天的選舉結果,則是樹立了台灣民主政治史上最好的典範:做不好就下台換人。
Ma Ying-Jeou, you have my vote.
剛出社會那幾年,我對政治的關心始終沒有太大的提升,一直有種感覺:在台灣,我的一票談不上什麼影響力。但在 2000 年還是學生的時候,我投了陳水扁一票把他送進總統府,一直到今天,我再投了一票,將陳水扁請出來,把馬英九送進去總統府。
Finally I’m sure that my vote is still valuable. My vote doesn’t mean nothing but matters.
我高中時期在宜蘭成長,政治傾向其實受民進黨綠化頗深,我很喜歡宜蘭冬山河,畢業後上大學我超瘋宜蘭所有的各類校際 & 地區活動,當時比較理想化的我,在國民黨威權時代出生長大,剛上學校初懂事時台灣才解嚴,不是民進黨的激進與抗爭,而是有活力與新理念讓同樣也渴望改變的我,投了這輩子第一張選票給陳水扁,參與了台灣民主政治歷史中最令人矚目的一刻。
上面的景況就如同在這八年來感受民進黨政府所作所為的年輕人,一切只是再重演一遍而已,戲碼並沒有太大的不同,只是主角變了。這是不再是年輕學生的我自己感受到的第一件事情。
進了工研院服國防役,吃政府奶水報效國家,雖已與國家機器連結甚深,但由於學術研究機構的風氣與生態,讓我從理想學生轉換到現實中產階級的步調慢了許多,是看到了一些問題,但還不致於讓我對民進黨完全失望。
等到真正踏入了私人企業,辛苦工作了幾年,發現錢怎會這麼難賺(當然這多半也與我依然沒啥生意頭腦有關),發現整個國家社會的經濟與週遭人民的生活逐漸惡化,而執政黨不思改進圖治,反而還姑息養奸讓許多皇親國戚鬧出許許多多的貪瀆案件後,我真的徹底失望了。這個心路歷程讓我從綠色背景漸漸轉為中間選民的角色。
cheng 曾說我別被利用了,我只是再次表達我一路走來的感受罷了。今天那些讓民進黨長昌得票數回到過去基本盤比例(近 40%)的年輕選民與中間選民們,更是成為我如此轉變的最有力證據和背書。這不是我自己的個人偏見,這是足足贏了 200 多萬票的民心思變。
而現在政治心智更成熟務實的我,看待我們的新總統已不如當年對陳水扁那般,充滿了想像與崇拜,雖說馬英九的品德操守的確讓我有所期待,但是,如果馬英九總統沒辦法做好他份內職責的話,四年後我的一票依然有可能投給別人。
當這顆星球上的人都在提及地球村、世界是平的等一些觀念之時,競爭已然全球化,而我看到知識經濟時代下被鎖在小島上的台灣人民,面臨即將邁入已開發國家的經濟發展趨緩之苦,竟還要囿於綁手綁腳無法出海的牽絆,怎麼會不憂心呢?當全世界的人都在提升自己準備面臨全球接踵而至的挑戰和競爭時,我們還在分族群與吵身分,怎麼會不擔心呢?學了歷史不是都讓我們知道島國(如英國)勢必要發展海權,踏出島外才有更多的機會不是嗎?真的很希望民進黨藉由這次的挫敗可以學到教訓,再乖巧的孩子寵到最後勢必可能演變成問題,再根深蒂固的族群觀念被炒作到最後也會弱化掉。
而上來的國民黨,希望不會辜負人民的期望,現在必須完全負責,因為你們已朝野完全多數,這是責無旁貸的重擔了。
天佑台灣!
歷史上的今天
- 2010 Free Software Awards - Special Acknowledgment goes to Adrian Hands - 2011
- 超低階晶片市場 聯發科獨大 - 2009
- 聯發科換股入主日本影像處理器業者 - 2007
- 股利創新高 聯發科員工分紅 平均每人 570 萬 - 2007
- 聯發科員工分紅 每人 560 萬 - 2007
別想太多啦
也別相信換總統會有什麼太大改變
搞來搞去都是同一批人
成熟的民主社會總統只是個”形象”而已
是靠制度在運轉一個國家
就像一個要永續經營百年的公司
不能因為換了 CEO 而大好大壞
方向是人民做的決定
CEO 只是決定讓公司跑的快一點或慢一點而已
政治總是許多不堪和美好並存
當家尤其如此
選舉的時候總是過度檢驗對手的不堪和放大自己的美好
八年前上任的總統就是這樣發跡的
其實黃大洲為台北做了非常多的事情
他的貢獻比現在還在做總統的這個大非常多
以目前台灣的政治制度
我從來都不會想投票
所以我沒期待
也不會有失望
因為制度沒改
想換總統就有什麼好結果是緣木求魚
我覺得我們有選擇、能選擇
這才是最重要
不管多細微的心聲或一票
都會被重視
那是屬於我們的幸福
也是我們的自由
保護這種幸福與自由
勝於誰選上
而在各種負面、情緒的新聞滿天飛的背後
我們也學會看藏在新聞背後的真實不是嗎?
Hi. Nice post. J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