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銀巴黎證券亞洲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陳慧明昨(十九)日指出,員工分紅費用化新制,未來衡量半導體廠商績效的最佳指標將是「員工獲利效率(earning efficiency)」,若依上述標準,台積電(2330)、聯發科(2454)、聯詠(3034)、致新(8081)、盛群(6202)、雷凌(3534)、原相(3227)、智原(3035)等八家廠商可望勝出。
陳慧明調降 IC 設計類股投資評等至「減碼」的效應,昨天持續在台股發酵,他指出,員工分紅費用化作法,對公司而言看似危機、卻也是轉機,體質好壞可藉此進行調整,以下是他接受本報專訪紀要。
問:調降 IC 設計族群投資評等理由為何?
答:員工分紅費用化儘管是市場都知道的重大議題,但當這波股價漲上來後,扣除員工分紅費用化稀釋獲利後的台灣 IC 設計族群 2008 年本益比已達 21.2%、高於美國一線 IC 設計業者的 20.4%,遂引起客戶的注意。
如果員工分紅開始費用化之後,台灣 IC 設計業者明年獲利大概都會出現負成長;此外,公司為了留住員工,調高薪資水準已是必要,這些都會拉高明年的營業費用,當然,今年更可看到「慷慨」配發股票股利給員工的情況。
問:此新制對半導體產業影響?
答:當然,會計制度要同等比較(apple to apple),台灣 IC 設計族群股價將受衝擊,但從另一個角度想,整體產業結構可以往好的方向走,例如過去新產品或許不必太高的毛利率就可以賺錢,但以後門檻可能得拉高到三成;甚至產業將出現重整潮、創造出世界級企業。
此外,我也相信部分低壓差穩壓器(LDO)、LCD 驅動 IC、DRAM 等毛利較低的半導體產品,將把生產逐步移往中國,尋求更好的成本結構;但整體而言,我不覺得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大中華區的優勢,短時間內會受到挑戰。
我建議從另一個角度看,若單純以獲利稀釋幅度來評估是有點主觀,IC 設計公司若能提高單一技術人員的獲利貢獻度,也就是「員工獲利效率(earning efficiency)」,其實更容易在這波產業整合浪潮中脫穎而出,例如台積電、聯發科、聯詠、致新、盛群、雷凌、原相、智原等八家廠商就可望勝出。
工商時報【張志榮/專訪】
歷史上的今天
- 影音》海角七號票房破億 小范裸泳! - 2008
- Formula 51 - 2008
- 減低分紅費用化衝擊 類比科將買庫藏股 - 2007
- 員工分紅燃殺機 IC 設計慘兮兮 - 2007
- 單日融資餘額大減 48 億元 多殺多 IC 設計盤中逾 35 檔跌停 - 2007
- 盛群義隆 續採員工現金分紅 - 2007
- 知識無國界 MIT 課程率先延伸中央大學 - 2004